撰文日期:2021.3.30
上週新北市發生了一起憾事,一起水上活動遇上洪水死了6個人,二個大人,六個兒童
看到新聞時腦海裡第一個疑問是,這週已發佈北部山區會降大雨,怎麼還辨這個活動?
我有二個還在國小的女兒,身為家長每每看到這種新聞都感到鼻酸,想到小朋友面對這麼突如其來的大災,小朋友當下的內心驚恐讓人很心疼,這麼小的生命就這樣走了,真覺得主辨單位很要不得,這跟上次推2米浪還載人上礁釣魚的船長一樣可惡...
在釣魚的經歷中,我一共遇過二次洪水暴發,一次是在三灣大橋釣魚時遇到,另一次是跟老婆在田美大橋時遇到,這二次均在夏季...都在三灣...呵呵
第一次遇到時很驚慌,看到黃澄澄的洪水時己在上游300公尺左右的距離,身上的釣竿也因逃回岸上時摔倒而遺失了,但命有撿回來了
第二次遇到時,因為己經有經驗了,做釣前也站在退路附近,一聽到遠方有異常的大聲量水聲,就立即帶老婆撤到岸上,3分鐘後溪水變黃,5分鐘後水己漲約1米了
我酷愛到山溪裡釣魚,所以為了能安全的釣魚,及判斷天候能不能釣魚,而利用了現有的網路資訊來作為這些需求的依據
我並非專業的救難人員,我無法提供如何逃難的相關知識,但依據自身的經驗及網路資訊,我分享一些方式,讓想釣魚或去溪邊玩的網友們有一個方向
在開始說明之前,我要先強調一點,從事水上運動,事先的天候狀況收集是絕對必要的,而這些資訊一定要自己去收集,這種有攸關安全資訊的絕對不要「聽別人的」,自己要為自己的安全負責!
因為人非神,總會有誤判的時候,而且你怎麼知告訴你的人在出發前真的有做功課?
幾年前曾發生一次水難,當時溯溪隊帶一群人去體驗溯溪,當地居民看到有人玩水,就跑去警告說領隊,他說這幾天10點後山區都會下大雨,溪會出洪水,叫他們趕快上岸,但溯溪隊領隊卻判斷不會有事,結果當天10~11點之間山區果然下大雨,過不久溪出洪水了,那天也死了好幾個國中生及大人
雖然天有不測風雲,但其實還是可以預防的,接下來的說明,只要你按照步驟去做,你就會明白這些資訊收集一點也不複雜,很簡單的
第一步:收集出發前的一週的天候概況(一週天氣預報),越早收集越好
這個資訊收集最簡單,在每天的新聞結尾都會報導一週天氣預報,在這段報導中我們要收集以下資訊
1. 天氣雲圖的發展趨勢及走向
2. 豪雨特報
3. 強烈熱對流的警告(午後陣雨)
天氣雲圖的發展:
這是要知道雲的走向,有時雲會向南發展,有時是向北或東或西,知道走向就能大概預測雲會不會到我們要去的區域或待多久
因為有時我們要去的溪,在4天前看是沒有雲發展的,但隨著風向及溫度影響,4天後有可能會發展到我們要去的區域了,所以要先預知雲的走向
豪雨特報及強烈熱對流的警告:這是要知道我們去的區域是否會有大雨發生的可能
以上的天候概況,只是讓我們對這週的天氣有一個底,讓我們大概知道這週是好天氣還是壞天氣,但是雨是下在哪一邊? 幾點才會下? 下幾天了? 每天是下多大的雨? 這就是我們接下來要做的功課
BTW,山脈的地形也會影響雲的發展及走向,在宜蘭的東澳及南澳是最明顯的例子,因為地形的關係,當宜蘭發佈大雨特報時,東澳的雨一直下,但南澳卻太陽高掛,毫不受影響
山脈地形過於專業,我也不懂,所以也無法分享了,只是我常去,所以知道當地的氣象,但雨量的收集卻能稍彌補這部份的資訊
在中央氣象局的網站裡有雨量的收集Data及分佈圖可以查閱,我們要利用這個資訊來分析出溪流的山區雨量分佈
首先,我們要先打開MAP,查清楚我們要去的溪流從上游到下游的整條溪的位置
以下我以南澳溪為例
南澳溪位置南澳鄉,它有二條溪流,一條南澳北溪,另一條是南澳南溪,這二條溪流裡均有支流(如碧旦溪)
南澳溪最上游接近大平山的範圍,所以我們觀看雲圖時,必須涵蓋到最上游的位置,因為上游若下大雨,中下游勢必會受影響
接著按照下面的圖示,調出地區的雨量「日累積圖」
到這畫面時,請注意下圖的紅色框框內各種不同時間的雨量「日累積圖」
我們要先從二天前的累積圖來看
這張二天前的累積圖,依照紅色框框的雨量色卡,我們可以看出雖然南澳有下雨,但雨卻是集中在海邊,而越往山區反而雨量越少
接下來要看一天前,當天、及1,3,6小時的累積圖
所以一共要看四張圖,這是為了看出這幾天內的雨勢走向
(下圖是1,3,6小時的累積圖)
接下來,我們接著依照下面圖示,調出宜蘭這三天內的雨量在每個時段的分佈
從下圖裡,我們一樣要去看二天前、一天前、當天的雨量
接著,按照下面圖示,用游標點進去看「雨量觀測點」的雨勢時間點分佈
我們從「地區雨勢分佈圖」及「雨量累積表」裡,我們要看以下幾點:
1. 雨是下在哪裡? 會影響到我們活動的範圍嗎
2. 雨是下在我們活動範圍的上游還是下游?
3. 這幾天的下雨趨勢是雨是越下越大,還是越大越小?
4. 雨是在幾點開始下?
5. 雨最大時是下多少毫米?
所以~
依照新聞報的天候概況,我們可以得知我們要去的溪有沒有可能遇上豪大雨或是午後陣雨,以及我們去的時候是處於雨勢越來越大或是逐漸趨緩
再來,我們依「地區雨勢分佈圖」及「雨量累積表」,知道了雨是下在哪裡,以及大概幾點會開始下雨
如此,我們就可以避開危險的區域及時段
以釣魚來說,一般雨量達25毫米時就差不多算「出水」的水量了,但還不到洪水的等級
但是,溪流的寬幅及地形起伏會影響河水的排放速度,所以每條溪的狀況不盡相同
以山溪來說,大概30毫米就差不多是出黃水了,大概要2~3天才能轉至可以釣的水況
我們知道雲況及雨況後,接下來我們要去查溪流的上游是否有水霸或水門,這點的資訊是最麻煩的,因為MAP不見得會標示
以三灣為例,在田美大橋上游處約500公尺左右有一個水門,這個水門在MAP上是沒有標註的,用衛星圖來看也看不出來,即使你會分辨也很容易漏看
當大雨時水門放水,在下游的人是很難知曉的(我遇到的那二次水難我猜測也很可能是水門放水導致的)
如果到陌生的水域釣魚或從事水上活動,可撥電話詢問當地的鎮公所或市政府的河川管理人(一般是掛在漁牧科)或是當地水利局,我去南部釣魚時是打電話去問,撥過去時,告知他們,你要去釣魚想做足安全功課,他們都會講的(都很熱心的)
我不建議完全聽信釣友說的,安全是自己的責任,有關安全的事物一定要自己去找資訊,就算要問也要問真正負責的人,有些釣友未必整條溪都釣過,他們不一定知道
水霸放水是很難預期的,在大雨期間水霸是有很大機率會放水的,一放水就是像是用倒的,在下游會非常危險,所以一定要注意此點
現在網路資訊及APP都很發達,我的方式未必完善,也許有更好的方式,不論如何希望幫助到大家,也希望大家都能找到適合的方式觀測天氣,讓釣魚活動跟水上親子活動更安全
以上是有關雨量的安全相關分享,其它有關地形安全等等的,將來有機會再補上了
上END